2022年9月,善德馨慈善基金會“貧困家庭患者尿毒癥專項救助基金”為宿遷市尿毒癥患者捐款1000余萬元。江蘇省扶貧基金會宿遷市分會會長武立傅、沭陽縣委常委王旭出席活動。
籌建救助基金,讓更多貧困患者接受治療
活動現場,大家觀看了尿毒癥患者王洋的真實救助故事。罹患尿毒癥,王洋四處求醫,6年來回家的時間加起來不足一個月。身患重病且身有殘疾的他沒有經濟來源,還要進行血液透析,讓家人苦不堪言,也讓自己愧疚不已。
在了解到王洋一家的困難以后,救助基金聯絡站積極上門走訪,與患者和家人親切交流,詳細詢問家庭基本情況和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并叮囑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情,把身體調理好,消除他們的思想負擔。同時,針對患者提出的救助問題,多次召開專題協調會,制定專項救助方案。經過兩年的精心救助,王洋已經可以拄著拐杖四處走動,讓一家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父母恩,大于天,無論如何我都要讓你活下來
本次活動中,善德馨協會邀請了曾經為救自己尿毒癥的父親,生生割掉了自己一個腎的19歲女孩--曹于燕。
“我必須要救父親,養育之恩尚未報答,又怎么忍心看著父親這樣離開呢?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就不會放棄。”曹于燕堅定的說到。她賭上了自己的一生和整個青春。
有了她的那顆腎,父親總算成功地做了手術,可以接下來漫長的治療過程需要很大的一筆費用,如果不能徹底治療,那么她所做的一切全部前功盡棄。
距離手術已經過去3個多月了,善德馨協會知道了曹于亞的感人故事,他們找到了這個勇敢的女孩,帶來了31000元的慰問金、雞蛋、牛奶還有一些營養品,還幫她們納入了協會一對一幫扶救助范疇,這對于他們來說要好太多了。
最后曹于燕在活動中表示即便貧窮也不能有絲毫的退縮,要勇敢的面對生活,對善德馨協會提供的幫助表示了感恩,除了感恩更多的是想著怎樣去幫助別人。
我需正能量——身患尿毒癥10年來感悟
活動現場,一名已經透析10多年的尿毒癥病人--孫傳富,講述了自己對抗病痛、與命運抗爭的故事。
“從12年至今,我靠機械透析來維持生命,一周3次透析,每次透析4-5小時,120多個月,3000多次的穿刺,近4000個針眼,近萬小時的治療,血液透析的穿刺針有毛衣針那么粗,穿刺相當痛,一般人難以承受。每年還需大量的醫療費,肉已死,心已麻。只能偶爾在角落里黯然神傷。”
“經歷10年來的透析漂泊,天天穿梭于醫院和單位,不變的是季節交替,變得是人心世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太深,看見病友一個個從身邊倒下,哎,生命是多么寶貴,人是那么脆弱-----繁花落盡,無限悲涼。”
“生活中有許多事無法改變的,唯一能改變的是我的心情,積極正對生活,學會堅強。兒子還年輕,正在上大學,以后找工作........需要堅強的后盾,需要正能量。地球仍在我的腳下,太陽會一天天從地平線升起。生命如此美好,我還想好好活下去。”
“很慶幸能夠遇到善德馨協會,感謝愛心人士、社會團體和善德馨協會給予的救濟和幫助,慈善有情,大愛無疆。你們的奉獻、關愛和善舉滋潤著弱勢群體的心田,在我萬念俱灰的時候給了我希望給了我生命。你們就是人間的正能量。”
(以上摘自善德馨慈善活動--孫傳富自述)
善德馨協會關注到尿毒癥這一特殊疾病的患者及家庭,與江蘇省扶貧基金會宿遷市市分會共同設立了“貧困家庭患者尿毒癥專項救助基金”,善德馨協會會員、各民主黨派、統戰團體慷慨解囊,捐贈善款120余萬元,定向用于沭陽市尿毒癥患者的治療救助。
情系貧困患者,傳送愛心助力
據了解,尿毒癥患者每個月除開醫保報銷部分,還需承擔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治療費用,沉重的經濟壓力往往讓患者的家庭難以承受。有相當部分家庭收入不高,尿毒癥患者在飽受病痛折磨的同時,還要經受家人的不理解,讓患者身心經受煎熬。進行醫療救助,將大大減輕患者及其家庭的就醫負擔。
善德馨協會成立“貧困家庭患者尿毒癥專項救助基金”是為了進一步解決因尿毒癥這一特殊疾病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民生問題,醫療扶貧是社會慈善事業的組成部分,我們國家已經把發展慈善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善德馨協會負責人表示,協會將始終秉持“樂于助人多做有利于他人及社會的事不求回報,行動上要做善人,行善舉,有善心,有善行不計名利。”的理念,致力于公益事業,關注社會難題,幫助群眾克服困難,支持公益事業,參與抗災救災行動,以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在未來善德馨協會將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