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末,東方審美熱潮由法國開啟,爾后迅速席卷歐洲,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開始爭相購買中式物品,歐洲上流社會對于東方中國的審美、哲學以及生活方式的向往,帶領著歐洲的裝飾藝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宮廷珠寶也首次出現在了歐洲王室的皇宮中,成為歐洲貴族眼中的奇珍。
爾后,歐洲的珠寶商人開始在原有西方宮廷珠寶的工藝上加入東方元素,最終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派系。這種東西方審美的交織、碰撞和探索在歐洲盛極一時。法國、英國,丹麥等國的王室成員,以及伊麗莎白·泰勒等名流,都對于該種風格的珠寶趨之若鶩。
1968年,意大利的一個常年沉醉于東方藝術的珠寶商人Claudio Gabbriellini,在自己的珠寶工坊中推出了一款名為Fragrance of Epiphyllum夜之曇香的珠寶,以曇花為主題,取其在東方文化中所代表的“剎那永恒”,美麗盛放的瞬間,必將在輪回中永恒的寓意,借鑒東方藝術中的色彩技藝對曇花的雅韻風姿和清幽意境作出獨特的詮釋。
爾后,工坊將東方意境帶入西方珠寶領域,用東方的風雅意境賦予作品以靈魂,創作出一系列具有鮮明東方風格的藝術品珠寶,并將這種風格的珠寶推廣至歐洲上流社會,并陸續開始為歐洲和中東各國的皇室成員定制珠寶,夢宮Sweet Osmanthus Palace也由此開始了東方融合珠寶的世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