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隨著中國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產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加速,大數據在產業決策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天眼查數據研究院特此推出“天眼新知”專欄,以天眼查大數據為依托,梳理產業格局及發展脈絡,解讀產業領域最新動態和投融資風向,為各方決策提供參考。
本文為天眼新知·產業分析系列,第三十篇。
過完忙碌而又充實的春節假期,五湖四海的打工人又要向所工作的區域奔波。本打算假期補覺,卻又被一遍遍的“還不起床”喚醒;用了許久的電腦,鍵盤是不是該換了,上班第一天就開始盤算如何升級一下自己吃飯的家伙;紙質簡歷已落伍,00后都開始錄“視頻簡歷”;2023年,穩就業,保就業依然是不變的主題。
一、節后綜合癥—誰偷走了你的睡眠
除夕夜一家人團圓,按照守歲的習俗,這一晚要熬夜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熬夜,在春節長假里幾乎不可避免。一年不見的家鄉好友相邀聚會,觥籌交錯中徹夜長談、K歌,宵夜……時間在一片歡樂聲中飛過,不知不覺,你有可能已經連續幾天在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
于此同時,晝夜氣候變化大,容易出現精神癥狀的復發狀態,人體針對這種變化在調節時會出現反差,會容易把不穩定的東西調動起來,包括旅途中的疲勞,交流中的過分喧鬧,生活節律的打亂,有人返途中還會爆發不良情緒,影響到節后的工作生活。
擁有一個好睡眠對于多數亞健康體質的打工人是一種奢望,悄然興起的睡眠經濟正在印證這一“血淋淋”的事實。中國《2021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顯示:中國有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而在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輕群體中,睡眠障礙問題尤為明顯。
中國社科院等機構發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2021年中國人每天平均睡眠時長為7.06小時,64.75%的被調查者每天實際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超過8小時的被調查者僅占7.97%。
在國內諸多的電商平臺上,以助眠為賣點的高科技床上用品、眼罩、香薰蠟燭等商品非常受歡迎,而其主要消費者就是年輕人。
天眼查數據顯示,睡眠經濟相關企業1.2萬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550余家,新增注冊企業增速4.9%;從近三年(2020-2022年)睡眠經濟相關企業新增注冊增速來看,2020年達到19.1%,位列第一;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以3,700余家位列區域首位;浙江、江蘇分列二、三位,分別擁有980余家以及960余家;
2023年開工在即,積極調整心態和作息時間,快速擺脫節后綜合癥,投入到生產生活當中。
二、辦公用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對于打工人來說,辦公用品自然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從一支筆到一臺打印機,都會有涉及。即使PC的普及帶來了無紙化,電子化辦公的便利,但紙、筆、本等傳統辦公用品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辦公用品的發展一方面得益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辦公用品已經不再只是滿足人們的實際生活需要,還需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心理需求。文化創意已經成為推動辦公用品發展的一個新的要點,在新時代已經成為新的競爭因素,這對于辦公用品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和轉折點。比如:精美的書簽、創意的日歷,還有濃重工業氣息的訂書機(如圖所示),這些小小的設計趣味,可以使人從無味的工作環境中逃離,緩解工作的壓力與煩悶享受一下工作之余的輕松,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企事業單位、公司的員工需要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并追求舒適有序的辦公環境,辦公室“5S管理”和企業形象管理等現代辦公觀念逐漸普及,企事業單的員工甚至家庭中的個人,對于文件存放的美觀、整潔和保密性要求都越來越高,辦公文具的品牌消費觀念也在不斷深化,這都將推動國內辦公文具市場不斷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辦公文具市場規模達611.0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31.40億元,同比增長5.4%,預計2022年中國辦公文具市場規模將達到644.1億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辦公用品相關企業1177.3萬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246.5萬余家,新增注冊企業增速26.6%;從近三年(2020-2022年)辦公用品相關企業新增注冊增速來看,2021年達到31.6%,位列第一;
從地域分布來看,山東以129.2萬余家位列區域首位;陜西、江蘇分列二、三位,分別擁有97.7萬余家以及87.2萬余家;
隨著辦公環境、辦公模式的轉變,辦公用品行業應當不斷拓展產品邊界,擴大產品品類,并在產品研發方面持續加大投入,以不斷滿足市場的差異化需求。
三、就業無憂---數字化讓就業,招聘更簡單
與親人短暫團聚的打工人,猶如小蜜蜂一般又要開啟一年的勞作時光。對于部分打工人,到了陌生的城市,如何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是擺在面前的首要難題。相較于傳統的招聘會,各類互聯網平臺為尋求工作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求職信息開始從一張紙向一個視頻邁進。00們已經開始熟練使用“視頻簡歷”求職。相比于傳統的紙質簡歷,無論是錄制視頻還是實時視頻面試,都能夠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求職形象”。技術發展推動在線招聘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轉型,視頻簡歷、直播招聘等新形式一一印證了這一點,而招聘行業數字化轉型會給在線招聘平臺制造新的增長機遇。
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與廣度對傳統就業形態產生顛覆性影響,帶來新就業形態的蓬勃發展,成為“穩就業”的重要手段。根據艾瑞咨詢研究院估算,2021年中國網絡招聘市場規模為160億,這一數據較2020年增長了約48.2%,為近5年同比增長率最高的一年,呈現出在線招聘行業從疫情中復蘇的強烈跡象,而且未來三年網絡招聘行業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數字經濟是全新的技術經濟范式,因此新就業形態是新“技術—經濟范式”下的新就業模式。新就業形態的典型代表是平臺雇傭模式,工業互聯網平臺就業、信息內容平臺就業、電商平臺就業、勞務平臺就業是平臺化就業四種主要模式。新就業形態在雇傭關系、組織方式、就業邊界等方面都區別于傳統雇傭模式,在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穩定疫情常態化等方面提供了堅實助力。
以靈活就業為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占就業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數字技術通過靈活安排工作和算法匹配促成靈活就業。智聯研究院數據顯示,超過八成以上的“95后”和“00后”已經從事或者意向嘗試靈活就業。2020年和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靈活就業率均超過16%,高校畢業生群體逐漸成為靈活就業主力軍。
四、穩就業----2023年,大有可為
202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120萬億元人民幣,比2021年增長3%;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2.07萬億元人民幣,比2021年增長7.7%;年末外匯儲備余額31277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在過去的2022年,中國頂住壓力,實現了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在經受住考驗之后,經濟發展逐步走入正規,在國家多措并舉之下,就業市場有望在2023年將逐步回暖,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營造良好環境,緩解中國就業壓力。
從政策端來看,針對國家勞動力市場結構及矛盾,仍將不斷推出各項政策措施,保障就業市場平穩運行。
從產業端來看,隨著日常生活的回歸,餐飲,旅游等服務行業逐漸恢復。與之相關的服務業就業容量大,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恢復改善,有利于吸納更多就業。新興產業的不斷發展也為將持續創造更多新的工作崗位,將成為擴大就業、提升就業質量的重要推力。
從企業端來看,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續優化并逐步落實,生產生活秩序逐步回歸常態,企業生產經營逐漸回歸正規,有效帶動用工需求的不斷擴大。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經濟發展不斷回歸正規,產業發展持續升級,消費領域的不斷復蘇,2023年有望為勞動力市場創造堅實的發展環境,讓人們能就業,就好業,安心就業。